首页

自缚的下场

时间:2025-05-25 09:57:06 作者:“茶和天下·苏韵雅集”江苏文旅主题交流推介会在韩举行 浏览量:83415

  中新网7月22日电 据工信部网站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示管理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一、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汽车经销商应保证其轻型汽车产品在销售时粘贴有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以下简称能耗标识)。

  二、能耗标识的内容、格式、材质和粘贴等应符合《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 第1部分:汽油和柴油汽车》(GB22757.1—2023)、《轻型汽车能源消耗量标识第2部分:可外接充电式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和纯电动汽车》(GB 22757.2 —2023)要求;在汽车产品自身以外其它场所使用能耗标识时,可等比例放大或缩小。

  三、能耗标识标注要求:

  (一)企业标志。企业标志采用注册图形商标或汉字标注;如采用汉字标注,须与车身尾部显著位置上标注的汽车生产企业名称一致。进口汽车的企业标志采用注册图形商标或注册文字标注。

  (二)能源消耗量扩展信息。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行业平均水平或试验结果标注特殊场景下的能源消耗量或续驶里程。若标注试验结果,燃油汽车特殊场景下燃料消耗量标注值应不低于试验值;纯电动汽车特殊场景下续驶里程标注值应不高于试验值。

  (三)备案号。企业通过“中国汽车能源消耗量备案”系统填报能耗标识数据后,取得相应备案号。

  (四)启用日期。启用日期为在“中国汽车能源消耗量备案”系统中的备案日期。

  (五)其他内容的标注按GB 22757.1—2023、GB 22757.2—2023 要求执行。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汽车经销商可根据实际需要,在能耗标识中“其他信息”填写相关补充信息。

  四、汽车生产企业或进口汽车经销商应在《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通知》发布或者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后15个工作日内,通过“中国汽车能源消耗量备案”系统填报相关车型能耗标识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通过“中国汽车能源消耗量查询”网站发布汽车能源消耗量信息。

  五、已备案能耗标识数据如发生变化,按新增能耗标识处理,企业需及时填报备案。对已停止生产或进口的车型,企业应及时申请作废相关能耗标识数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将通过“中国汽车能源消耗量查询网站”发布。

  六、工业和信息化部根据车辆技术水平、能源消耗量发展趋势等情况,委托行业机构对能源消耗量领跑值、特殊场景能源消耗量的行业水平和预估燃料价格等信息进行研究并适时更新发布。

  七、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新获得型式批准或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的车型,应按本通知要求及时备案数据、粘贴能耗标识;通知发布前已获得型式批准或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的车型,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于2024年9月1日前按本通知要求补充备案数据、更换能耗标识。对于轻型商用车,在下一阶段《轻型商用车辆燃料消耗量限值及评价指标》(GB 20997)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前,其能耗标识按照附件的方案进行标注。

  附件:轻型商用车能耗标识信息标注方案

【编辑:房家梁】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点“金”之道丨“4.0版”消博会 外资看中三个“新”

近年来,兰石新能源装备发展迅速,产品涵盖核、氢、光、储产业的核心设备,尤其是氢能源装备。高建平说,“未来我们将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逐步布局,积极开拓市场、拓展新能源装备市场,推动兰石的国际化经营。”

“相声发源地”地标石落地北京天桥

2024年3月25日,南京公交集团成功获批中国光大银行南京分行数据资产融资授信1000万元,实现了“数据资产的商品价值向金融价值的有效转换”。

凝聚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呈现新面貌

李强表示,当前国际形势变乱交织,越是形势严峻,国际社会越需要团结合作应对挑战。要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秉持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共同抵制把经济问题泛安全化、泛政治化的做法。要加强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切实增加发展中国家在国际金融机构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按照“共同行动、公平负担”原则积极稳妥解决发展中国家债务问题。要坚持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框架下,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稳步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

俄罗斯:洪灾持续 奥伦堡市水位刷新纪录

有记者提问,日前,台湾当局举行新闻说明会,提出“参与联合国四大诉求”,并表示将联合“邦交国”致函联合国秘书长,敦促联合国修正对2758号决议的“错误解释”。发言人对此有何评论?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主席与秘鲁的故事

商务印书馆总编辑陈小文在对谈中透露,2024年“汉译名著”将出版至22辑1000种,堪称我国现代出版史上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学术翻译工程。“汉译名著”滋养了几代学人和无数读者,以前受到汉译名著滋养的读者逐渐成长为译者,如今也通过翻译实现了对汉译名著的反哺,见证了该系列的持续成长。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